首页  |  本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订阅与联系  |  微信  |  出版道德声明  |  Ei收录本刊数据  |  封面

欢迎访问环境科学编辑部网站! 

 
 

用户名:

密  码:

 
 

《环境科学》论文关联数据存缴共享政策(四级)[11281]

《环境科学》12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4672]

《环境科学》22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16085]

《环境科学》多项引证指标名列前茅[20047]

《环境科学》连续3届获评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13391]

《环境科学》被Ei Compendex 收录[48752]

绿色卫士——《环境科学》微信,欢迎加关注![16082]

《环境科学》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 [20264]

《环境科学》作者常见问题解答[52708]

关于反对个别作者一稿两投行为的联合声明[39438]

 
  《环境科学》46卷7期(2025年7月)文章目次

 

基于多源环境管理数据融合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源排放清单--马敬超,胡京南,杜谨宏,马京华,张皓,汤翊,杨丽,续鹏,刘晓[718]

京津冀移动源VOCs排放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武彤冉,孙雪松,张蕊,闫静[233]

基于工业源成分谱的宿迁市VOCs来源解析及污染特征分析--孙鹏,李媛媛,钟声,徐政,郁建桥,韩周洋,仲加林[462]

鹤壁市典型臭氧污染过程表征与解析--孟楠,赵文娟,张新民,陶平[243]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达峰情景预测: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单葆国,姚力,张成龙,谭显东[216]

基于电力碳转移的中国省域横向碳补偿机制--董福贵,史明霞,李婉莹,王佩君[435]

中国碳中和潜力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分析--李素娟,马奇飞,叶芳[489]

基于XGBoost-SHAP方法的建设项目碳排放空间异质性分析--王元庆,李佳玥,刘备,王芳[228]

城市群建筑碳排放的协同效应--杨寅润,董娜[439]

资源型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碳排放差异及影响因素识别--张雅娉,张建军,苏佳佳,戴怡昕,梁森,陈天依[149]

旱区资源型城市碳流时空格局及情景模拟--王潇敏,卜晓燕,杜玲娜,洪知常,王佳蕊[155]

湖南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许灵凤,陈皖玲,朱红梅,王卫林,罗飞雪[188]

城镇污水处理厂碳排放核算及减排路径分析:以沈阳市某污水厂为例--刘诗月,朱幸运,梁爽,田雪咏,马永光,高维春[156]

“双碳”背景下数字经济与绿色物流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组态路径--李敏杰,陈毅辉,吴桐雨[224]

数字经济的减污降碳协同促进效应: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檀菲菲,闫晨晓[436]

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协同发展:基于区域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量化分析--王常欣,张祥建,连欣燕[198]

长江经济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时空演进及地区差异--邢文婷,刘明珠,李利娟[145]

内陆水体水质参数遥感监测进展与挑战--张寒博,窦世卿,温颖[161]

西南地区构造湖和河成湖流域水质对景观特征的多时空尺度响应差异--王岩,刘睿,刘捷,张静[452]

苏州市河流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夏诗语,吕文,杨金艳,余成[229]

不同缓冲区尺度景观格局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引黄灌区第四排水沟水质的影响分析--马纪龙,马琨,谢铁娜,马建军,李虹,岳翔,韩林蒲,齐勇杰,高嘉琪,贾彪[150]

中国西北内陆典型河流水体中抗生素源解析及其生态风险评估--谭韵洲,鲁磊磊,漆丹,张圣虎,吴丹,康国栋,雷荣荣,王灵[163]

黄河三角洲悬浮颗粒物中抗生素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袁震,张淑香,李新彬,车纯广,王启源,夏正启,王坤,孙英杰[151]

能源化工基地窟野河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源定量解析--董颖,何新林,张亚宁,吴喜军,刘静,张福初,赵健[426]

长江上游重庆段某二级支流新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袁胜,刘姜艳,范例,王学兵,张勇,宾灯辉,杨槟榕,韦斯,李庆武[218]

阿克苏河流域平原区咸水分布及成因分析--邹长江,吴彬,杜明亮,王翠,庹子赟[141]

南京典型城市湖泊湖滨带不同植物区脱氮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孙丽杰,苏芮,何肖微,李启升,黄睿,曾巾,赵大勇[182]

基于DPSIR-熵权的陕西省水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诊断分析--王毅勇,周超凡,黄榕,薛曌娜,田思婷[170]

改性生物炭吸附焦化废水中苯酚和氨氮的特性及机制--马锋锋,郑旭东,赵浩,康宏兵,李庆,焦雅仙,张建[176]

层状双氢氧化物负载生物炭对磷的吸附机制及DFT--马锋锋,康宏兵,赵浩,郑旭东,张建,李庆,焦雅仙[159]

京津冀生态屏障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驱动力定量解析--庞娇,郭欣雨,李晨阳,黄雪寒,张宇炆,单婧,苗梓晗,苏文格,闫丰,陈亚恒[149]

顾及时滞和累积效应的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变化归因分析--王永锋,靖娟利,刘海红,马炳鑫,赵婷,孙佳荟[153]

内蒙古河套灌区所在流域植被NPP时空动态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籍健勋,童新,段利民,刘小燕,巩钰,刘廷玺[169]

太行山-燕山碳源/碳汇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田朋飞,闫丰,王宗超,李远航,温泽华,陈亚恒[159]

基于InVEST与CA-Markov模型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碳储量估测及经济价值估算--马益婷,石云,李聪,吕然超,李红霞[407]

基于合成影像和多变量的博斯腾湖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估测--李顿,王雪梅,李坤玉,郭艳萍[141]

耕作方式对农田黑土有机碳库和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隋鹏祥,罗洋,王浩,任英,袁野,周思琪,田圣陶,刘武仁,郑金玉[152]

食用豆土壤健康评价方法优化构建及应用--张凯璐,徐雪斌,颜珲璘,刘琼,魏亮,葛体达[150]

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遥感影像的若尔盖高原湿地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定量分析--杨漫,刘恩勤,杨扬,高兵,关磊[141]

2000~2022年内蒙古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叶博文,孙标,赵云靓,庞嘉琪,郭玉颖,姚卫泽[187]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模型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汤从沧,李巧,陶洪飞,马合木江·艾合买提,穆振侠,姜有为[170]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化及生态管理分区--赵娜,王冰,王子昊,张秋良[156]

城市扩张下安徽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孙雪健,李国栋,任晓娟,张曼,王靖钰,赵晴涛,李鹏飞[173]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监测及驱动力分析--王经宇,杨丽萍,王美,李凯旋,杨佳佳,姚嘉琦[150]

基于GEE的祁连山南坡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图谱及驱动力分析--张倩,曹广超,张乐乐,赵美亮,李佳泰[135]

生态系统健康遥感评估及关键驱动因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郭锦,危小建,张福庆,蔡进,丁于博[175]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健康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王雅慧,赵安周,刘宪锋,张未,韩晓冉[161]

黄河中游地区生态敏感性时空分异特征--曲怡,饶良懿[160]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的贵州省生态安全网络构建及多情景模拟--勾容,苏维词,黄贤凤[151]

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韧性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鲁方圆,张郴,贾添羽,黄震方,徐敏[174]

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韧性影响的机制及效应分析--孙铭,王茗旭[146]

多情景模拟下滇东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网络优化--周豹,赵俊三,陈国平,周先存,尹莹,于祖国[149]

基于InVEST模型的小兴安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衡/协同效应--张能能,刘兆刚[158]

建设用地扩张影响下南昌市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公平性识别--罗松开,罗志军,杨晓芳,张奉昌,雷颖[162]

镉污染土壤(农田)原位钝化修复材料研究进展--谢元,杨春,路润峰,鱼甜甜[185]

基于APCS-MLR受体模型的江西省宜丰县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唐志敏,周墨,张明,张晓东,田福金,刘冰权,周强强,文帮勇,姜宏裕[194]

水培条件下聚合草对Pb、Zn和Cd重金属的响应特征--孙旻涵,范拴喜,张楠[162]

长期玉米秸秆还田对褐土真菌群落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殷浩凯,赵宇航,解文艳,刘志平,周怀平,杨振兴[194]

木里矿区人工草地土壤理化特征和细菌多样性对不同利用方式和坡向的响应--吴勇,乔有明,李希来,李成一,孙华方,周怡志,陈国榕[154]

有机蔬菜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赋存特征和食用风险--胡靓,栗敏,刘一帆,郑浩,魏子涵,王欣怡,华健,牟明杰,罗先香,李锋民[177]

 

杂 志 封 面

   
 

期 刊 查 询

 
   

关键词检索

按  查询
检索词

过刊浏览

总 目 录

 

 
 

您是第83113620位访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电话:010-62941102 邮编:100085 E-mail: hjkx@rcees.ac.cn
本系统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  京ICP备0500285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