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州 510275
2.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春节期间燃放鞭炮的习俗由来已久,烟花爆竹燃放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 颗粒物、 重金属以及有毒有机物,导致空气质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1, 2, 3, 4, 5]. 近年来,针对烟花燃放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 李令军等[6]发现烟花燃放对不同大气污染物影响存在明显差别,PM10响应最明显,SO2与NOx等气态污染物也形成明显的烟花燃放浓度峰值,但CO受影响程度较小,烟花燃放导致的细颗粒排放远远高于粗颗粒; 张小玲等[7]发现北京市除夕和元宵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导致颗粒物浓度在短时内快速上升,但对SO2和NO2浓度的影响不明显; 金军等[8]发现春节期间特别是除夕夜大量烟花的集中燃放导致了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急剧升高,主要以细粒子为主; 王哲等[9]基于北京市监测数据,提出了定量估算烟花燃放对大气PM2.5影响的污染物相对比值法,并定量评估了烟花燃放对PM2.5的贡献; Wang等[10]的研究表明北京烟花燃放造成PM2.5和PM10的浓度可以达到平时的4~6倍; 王占山等[11]的研究发现北京烟花学组分中影响最大的是钾离子、 硫酸根离子、 氯离子、 镁离子和钠离子等; Zhang等[12]在上海春节期间的观测发现烟花燃放造成积聚模态气溶胶数浓度和PM1.0的质量浓度急速增加; 王红磊等[13]研究表明,南京春节烟花爆竹燃放期间气溶胶数浓度谱为单峰型分布,且峰值朝大粒径段偏移,质量浓度谱为双峰型分布,细粒子的质量浓度受影响较大.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城市群之一,国内外学者针对该地区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许多的观测研究[14, 15, 16, 17, 18, 19, 20],但对春节期间空气质量尤其是烟花燃放大气环境影响的研究非常少. 本研究利用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56个自动监测站的污染物逐时监测数据,分析春节期间珠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情况,详细探讨了除夕夜间烟花燃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以期为珠三角地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支持.
1 资料来源珠江三角洲地区包含 9个地级市(广州市、 深圳市、 珠海市、 佛山市、 惠州市、 肇庆市、 江门市、 中山市和东莞市). 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春节期间(2月18日~2月24日)珠三角9个城市共计56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逐日逐时的污染物浓度数据,污染物包括SO2、 NO2、 PM10、 PM2.5、 CO和O3等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规定的6种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监测站点分布如图 1所示.
![]() | 图 1 珠三角地区空气监测站分布 Fig. 1 Distribution of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s in PRD |
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城市 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这些数据已大量使用在国内的大气环境研究中[21]. 该平台发布的数据由各城市监测站自动上报汇总而来,由于各种原因,发布的数据存在部分时次的缺漏,因为不影响研究结果,本文在分析时对这部分数据予以剔除.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节期间气象条件2015年春节期间珠三角地区天气总体平稳,无明显冷空气影响,无强降温、 强降水等重大灾害性天气,期间受弱冷空气影响,各地有零星小雨,春节期间各地湿度大,平均气温均在20℃左右,风速小,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
表 1是春节期间广州白云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观测到的气象要素的具体情况.
![]() | 表 1 春节期间气象要素 Table 1 List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
根据监测结果,2015年春节期间珠三角地区的污染物浓度处于较低水平,各污染物的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均可以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其中SO2、 PM10、 PM2.5、 NO2和O3的区域7 d平均浓度分别为9、 52、 33、 20和59 μg ·m-3,CO的区域7 d平均浓度为0.84mg ·m-3,春节期间各地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表 2).
![]() | 表 2 珠三角各市春节期间污染物浓度7 d的平均值 1) Table 2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period in PRD |
与2014年2月同期相比,由于大量的工厂停工,人口返乡,使得珠三角区域春节期间SO2、 NO2、 CO、 PM10和PM2.5的浓度普遍有大幅的降低,但是O3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春节期间臭氧前体物的浓度有所降低,但是相对于去年同期,臭氧的浓度却有明显的增加,这个现象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春节期间珠三角地区PM10、 PM2.5、 SO2和CO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均是肇庆市,NO2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广州. 肇庆市近年来接收佛山等地大量陶瓷、 水泥及印染行业的产业转移,加之本身处于盆地里,三面环山,污染物难以扩散,使得肇庆的空气质量近几年持续恶化,2014年第一、 二季度,肇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均在全省排名中垫底[22, 23]. 肇庆市需要针对重污染行业采取控制措施,遏制空气质量的恶化趋势.
臭氧污染最严重城市是位于珠三角东部边缘的惠州,而非珠三角中心城市,这是因为臭氧的前体物(NOx和VOCs) 主要来自城市污染源,但这些前体物自排放后至臭氧形成及达到峰值,一般都需要数个小时,这期间臭氧及其前体物会随风输送到其下风向的地方,因而臭氧高浓度常常出现在郊区[24].
2.3 燃放烟花对颗粒物的影响 2.3.1 对PM2.5的影响2015年春节期间,珠三角地区的PM2.5浓度存在明显的规律,各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呈波动式降低的趋势. 从监测结果来看,春节期间肇庆的PM2.5污染最严重,平均浓度和最大浓度均超过其他城市.
在除夕夜间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PM2.5高浓度现象(图 2),其中广州、 佛山、 肇庆、 东莞、 深圳和惠州等地春节期间PM2.5浓度的最大值就出现在2月19日(正月初一)凌晨01:00~05:00. 其中肇庆市的PM2.5的小时浓度在2月19日夜间从00:00的74 μg ·m-3,急剧攀升到104 μg ·m-3(01:00)和109 μg ·m-3(02:00),远超PM2.5的日均浓度二级标准(75 μg ·m-3),一个小时内浓度增加了50%左右.
![]() | 图 2 珠三角春节期间颗粒物的小时浓度变化 Fig. 2 Hourly chang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in PRD |
江门、 中山和珠海三地受外界污染输送的影响,春节7 d的浓度最高值并没有发生在除夕夜间,但是在2月19日凌晨后,三地的PM2.5浓度也迅速地增加,出现一个明显的峰值.
除夕夜间PM2.5浓度的升高与燃放烟花爆竹密切相关. 烟花爆竹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可燃物质、 氧化剂、 火焰着色物以及其他化学药物等,在引发后会产生大量的烟尘颗粒,导致空气质量明显恶化.
烟花燃放的污染经过几个小时的扩散衰减之后,其产生的PM2.5污染在大年初一的中午基本消失.
2.3.2 对PM10的影响春节期间珠三角各城市PM10浓度变化情况与PM2.5类似,除夕夜间浓度出现峰值,之后呈波动下降趋势,肇庆市依然是区域内PM10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在除夕夜间珠三角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PM10浓度高值现象,9个城市春节7d的PM10浓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2月19日凌晨01:00~09:00,其中肇庆市的PM10的小时浓度在19日夜间从00:00时的86 μg ·m-3,急剧攀升到137 μg ·m-3(01:00)和199 μg ·m-3(02:00),两个小时内PM10浓度增加了130%左右,一度超过了PM10的日均浓度二级标准(150 μg ·m-3).
2.3.3 对PM2.5/PM10比例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除夕夜燃放烟花爆竹之后,PM10与PM2.5的浓度均迅速增加(图 3),但是PM10的浓度增加更快,因此造成PM2.5/PM10比例的迅速下降. 在PM10与PM2.5的浓度达到峰值后,PM2.5/PM10的比例也到达最小值,最小达到0.34(惠州). 随后,PM10与PM2.5的浓度开始降低,PM10浓度的衰减速度快于PM2.5,这与Dutcher等[1]对室内燃放鞭炮产生的颗粒物浓度半衰期的研究结果一致,这种现象造成了PM2.5/PM10的比例迅速上升,很快恢复到烟花燃放之前的比例.
![]() | 2月18日12:00~2月19日12:00, 下同图 3 除夕夜PM2.5和PM10浓度及比值的逐时变化 Fig. 3 Hourly changes of PM2.5, PM10 concentration and PM2.5/PM10 ratio during the New Year’s Eve |
徐敬等[25]对北京2003年春节期间监测结果的研究表明烟花燃放会导致PM2.5的比例上升,这与本文在珠三角地区的观测结果正好相反,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本研究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库中调取了2015年春节期间北京万寿西宫监测站的数据,发现该站PM2.5和PM10的小时浓度在2月19日00:00分别为201 μg ·m-3和257 μg ·m-3,1 h后浓度骤升至525 μg ·m-3和783 μg ·m-3,到2月19日02:00,PM2.5和PM10小时浓度迅速下降至243 μg ·m-3和334 μg ·m-3,相应的PM2.5/PM10的比例从0.78降至0.67,随后回升到0.73,这与珠三角地区的变化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与徐敬等研究结论的不同可能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大气污染背景、 气象条件等.
2.3.4 烟花燃放的主要区域分析1991年1月深圳率先实施《深圳经济特区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禁止在经济特区内燃放烟花,随后将禁燃区域扩大到整个市区,珠三角其它几个城市也相继制订了本地的烟花燃放管理规定. 总的来说,除深圳外,其他几个城市的烟花禁燃区范围集中在主城区内,郊区部分区域可以燃放烟花. 通过对颗粒物浓度的分析发现,2015年春节期间珠三角地区各城市仍然存在大量的燃放烟花现象,本节以深圳和广州为例子,研究春节期间群众燃放烟花的具体区域分布情况.
根据广州和深圳监测站点的分布情况,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市区(关内)、 郊区(关外)监测点来分析. 广州市选取市监测站(市区)、 花都师范(郊区)、 九龙镇镇龙(郊区)3个站点; 深圳市选取荔园(关内)、 梅沙(关内)、 南澳(关外)、 葵涌(关外)4个站点. 除夕其后,深圳和广州的市区和郊区监测点PM2.5的逐时浓度如图 4所示.
![]() | 图 4 除夕夜市区、 郊区PM2.5小时浓度变化 Fig. 4 Hourly changes of PM2.5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New Year’s Eve in urban and suburban areas |
深圳市烟花禁燃的范围是整个市区. 监测结果显示,深圳市关外的南澳、 葵涌监测站附近仍有大量的烟花燃放现象,使得这两个监测站PM2.5浓度迅速上升. 而关内的梅沙和荔园监测点的PM2.5浓度没有出现直线上升的现象,仅仅是缓慢的升高,这说明这两处监测点附近不存在大量的烟花燃放现象,浓度升高很可能是污染物输送引起的.
广州市禁止在主城区内燃放烟花,仅允许在郊区部分区域内燃放. 监测结果与深圳类似,广州市郊区(花都师范、 萝岗区九龙镇镇龙监测站)的PM2.5浓度在除夕夜01:00~02:00直线上升,表明郊区存在有大量的烟花燃放现象; 市区(市监测站)PM2.5浓度没有突然增大的情况发生,说明主城区内燃放烟花的现象很少,但是PM2.5的浓度02:00之后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可能与污染物的输送有关.
以上分析表明广州市和深圳市的烟花燃放行为主要集中在郊区,市区内的烟花燃放现象较少.
2.4 燃放烟花对气体污染物的影响 2.4.1 对SO2的影响烟花爆竹的燃放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2月19日01:00左右,珠三角各城市的SO2浓度迅速到达峰值,均达到非燃放期(本文假定19日00:00前后12 h外为非燃放期)浓度的3倍以上,其中惠州除夕夜间SO2浓度甚至达到非燃放期平均浓度的5倍(图 5).
![]() | 图 5 珠三角春节期间气体污染物的小时浓度变化 Fig. 5 Hourly changes of gas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in PRD |
在9个城市中间,肇庆依然是SO2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浓度平均值和最大值均远高于其他城市. 肇庆除夕夜间的SO2小时浓度从13 μg ·m-3飙升至61 μg ·m-3(出现在19日01:00时),到达春节期间的最大值,一个小时内SO2浓度增大4倍多,随后浓度快速下降,在19日04:00时,浓度降到20 μg ·m-3.
2.4.2 对CO的影响监测结果显示,春节期间珠三角地区CO浓度先降后升,在初二有个低谷. 从平均浓度来看,肇庆和深圳最高,中山最低. 除广州和肇庆外,其他城市除夕夜间烟花爆竹燃放后CO的浓度并没有增加,可见烟花爆竹的燃烧对CO的贡献并不明显,这与其他学者在北京的研究结果[6, 11]一致.
2.4.3 对NO2的影响监测结果显示,春节期间珠三角地区NO2浓度的变化呈波动式变化,除夕夜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峰值. 以广州市为例,除夕夜间广州NO2浓度的峰值出现在18日21:00~23:00,而不是在烟花燃放的凌晨; 烟花燃放后,NO2的浓度并没有立即增加,反而是减少的,一直到早晨08:00才出现另一个峰值,显然,这个峰值是由交通尾气造成的. 因此可以推断珠三角地区的烟花爆竹燃放对NO2的浓度影响很小,王占山等[11]的研究也发现了这种现象.
2.4.4 对O3影响O3是由氧气、 氮氧化物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烟花燃放对O3的影响在国内很少被研究,珠三角地区的监测结果显示,春节期间珠三角地区O3浓度呈波动式下降趋势,除夕夜间各地并未出现O3高浓度峰值,烟花燃放对O3浓度没有明显的影响.
2.5 除夕夜烟花燃放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定量评估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烟花燃放对PM10、 PM2.5和SO2的浓度有较大的影响,对CO、 NO2和O3的影响很小.
为了定量的评估烟花燃放对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从而为以后的控制对策提供借鉴,本文参考王哲等[9]的研究成果,采用相对值法,取CO作为参考标准污染物,定量评估春节期间烟花燃放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
相对值法常用于颗粒物源解析研究中[26],某污染物浓度相对于参考标准污染物浓度的比值稳定,意味着污染源在监测期间的变化不大,当比值发生明显变化时就意味着污染源发生了改变.
烟花燃放对污染物浓度贡献的计算公式为:
采用相对值法计算出除夕夜烟花燃放对珠三角地区污染物浓度的最大贡献值,具体结果见表 2. 结果显示,烟花燃放对PM2.5的最大小时浓度贡献值在16 μg ·m-3(珠海)~65 μg ·m-3(肇庆)之间; 烟花燃放贡献的PM2.5浓度达到非燃放期平均浓度的50%(珠海)~176%(肇庆). 春节期间肇庆市的空气污染最严重,烟花燃放更加重空气污染. 除夕夜间燃放烟花对珠三角地区各地PM10的最大小时浓度贡献值在28 μg ·m-3(江门)~138 μg ·m-3(肇庆)之间; 烟花燃放贡献的PM10浓度达到非燃放期平均浓度的56%(江门)~265%(惠州). 燃放烟花对气态污染物SO2的最大小时浓度贡献值在9 μg ·m-3(中山)~43 μg ·m-3(肇庆)之间; 烟花燃放贡献的SO2小时浓度最大值达到非燃放期平均浓度的110%(江门)~400%(惠州). 可见,烟花燃放排放对SO2浓度的相对贡献要高于颗粒物.
![]() | 表 2 烟花燃放对珠三角各城市污染物小时浓度的最大贡献值/μg ·m-3 Table 2 Maximum hourly contribution of concentration from burning fireworks for each city in PRD/μg ·m-3 |
以上分析可见,烟花燃放对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短期影响很大,从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瞬间翻了若干倍. 烟花排放对不同污染物的影响有所区别,其中对PM10浓度的绝对贡献值最大,对SO2浓度的相对贡献最大.
由于春节期间珠三角地区的大气环流较弱,扩散条件差,因此,烟花燃放的影响更加需要重视,以免产生严重的污染事件,给人民群众春节期间的生活产生影响.
3 结论(1)春节期间珠三角地区PM10、 PM2.5、 SO2和CO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均是肇庆市,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是惠州,广州市的NO2污染最严重; 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地SO2、 NO2、 CO、 PM10和PM2.5的浓度普遍有大幅的降低,但是春节期间臭氧浓度有所增加.
(2)珠三角地区的烟花燃放行为对SO2、 PM10和PM2.5浓度的短期影响极大,造成除夕夜间污染物浓度的迅速升高,甚至成倍增加; 烟花燃放对CO、 O3和NO2没有明显的影响.
(3)除夕夜烟花燃放后,PM2.5/PM10比例迅速下降,在PM10与PM2.5的浓度达到峰值后,PM2.5/PM10的比例也到达最小值,随后,PM10与PM2.5的浓度开始降低,PM2.5/PM10的比例迅速上升,并很快恢复到烟花燃放之前的比例.
(4)广州和深圳市春节期间群众的烟花燃放行为主要集中在郊区,市区内的燃放现象较少.
(5)烟花燃放对各地PM2.5小时浓度的最大贡献值在16~65 μg ·m-3之间; 对PM10小时浓度的最大贡献值在28~138 μg ·m-3之间; 对SO2小时浓度的最大贡献值在9~43 μg ·m-3之间.
[1] | Dutcher D D, Perry K D, Cahill T A, et al. Effects of indoor pyrotechnic displays on the air quality in the Houston astrodome[J]. Journal of the Air and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1999, 49 (2): 156-160. |
[2] | Drewnick F, Hings S S, Curtius J, et al. Measurement of fine particulate and gas-phase species during the New Year's fireworks 2005 in Mainz, Germany[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6, 40 (23): 4316-4327. |
[3] | Vecchi R, Bernardoni V, Cricchio D, et al. The impact of fireworks on airborne particle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8, 42 (6): 1121-1132. |
[4] | Fleischer O, Wichmann H, Lorenz W. Release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by setting off fireworks[J]. Chemosphere, 1999, 39 (6): 925-932. |
[5] | Dyke P, Coleman P, James R. Dioxins in ambient air, bonfire night 1994[J]. Chemosphere, 1997, 34 (5-7): 1191-1201. |
[6] | 李令军, 李金香, 辛连忠, 等. 北京市春节期间大气污染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 (5): 537-541. |
[7] | 张小玲, 徐敬, 李腊平. 不同气象条件下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24 (4): 6-12. |
[8] | 金军, 王英, 李令军, 等. 北京春节期间大气颗粒物污染及影响[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7, 29 (3): 229-232. |
[9] | 王哲, 王自发, 郑海涛. 一种评估烟花爆竹燃放对大气PM2.5影响的新方法[J]. 中国环境监测, 2014, 30 (3): 31-36. |
[10] | Wang Y, Zhuang G S, Xu C, et al. The air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burning of fireworks during the lantern festival in Beijing[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7, 41 (2): 417-431. |
[11] | 王占山, 张大伟, 李云婷, 等. 2014年春节期间北京市空气质量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35 (2): 371-378. |
[12] | Zhang M, Wang X M, Chen J M, et al.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erosol particles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s firework event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0, 44 (39): 5191-5198. |
[13] | 王红磊, 朱彬, 沈利娟, 等. 春节期间南京市大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 2014, 35 (2): 442-450. |
[14] | 陶俊, 张仁健, 董林, 等. 夏季广州城区细颗粒物PM2.5和PM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J]. 环境科学, 2010, 31 (7): 1417-1424. |
[15] | 吴兑, 刘放汉, 梁延刚, 等. 粤港细粒子(PM2.5)污染导致能见度下降与灰霾天气形成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11): 2660-2669. |
[16] | 陶俊, 柴发合, 高健, 等. 16届亚运会期间广州城区PM2.5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对霾天气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3, 34 (2): 409-415. |
[17] | Lin Z J, Tao J, Chai F H, et al. Impact of relative humidity and particles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 on aerosol light extinction in the urban area of Guangzhou[J].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3, 13 (3): 1115-1128. |
[18] | Lin Z J, Zhang Z S, Zhang L, et al.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estimating hygroscopic growth factor of aerosol light-scattering coefficient: a case study in an urban area of Guangzhou, South China[J].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2014, 14 (14): 7631-7644. |
[19] | 谭吉华, 赵金平, 段菁春, 等. 广州秋季灰霾污染过程大气颗粒物有机酸的污染特征[J]. 环境科学, 2013, 34 (5): 1982-1987. |
[20] | 段菁春, 谭吉华, 盛国英, 等. 广州灰霾期间颗粒态PAHs的污染特征及来源[J]. 环境科学, 2009, 30 (6): 1574-1579. |
[21] | 许丽忠, 陈芳, 陈峰, 等. 中国八大经济区域5月与7月CO地面浓度时空分布规律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4 (8): 1934-1941. |
[22] | 广东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14年第一季度) [EB/OL]. http://www. gdep. gov. cn/news/xwfb/201404/t20140421_169140. html, 2014-04-21. |
[23] | 广东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014年第二季度) [EB/OL]. http://www. gdep. gov. cn/news/xwfb/201407/t20140724_171738. html, 2014-07-24. |
[24] | 王雪梅, 韩志伟, 雷孝恩. 广州地区臭氧浓度变化规律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42 (4): 106-109. |
[25] | 徐敬, 丁国安, 颜鹏, 等. 燃放烟花爆竹对北京城区气溶胶细粒子的影响[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6, 6 (5): 79-82. |
[26] | 董海燕, 古金霞, 陈魁, 等. 天津市区PM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 2013, 29 (1): 3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