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表面能够通过汽车尾气排放、 轮胎和路面磨损以及油脂的渗漏等累积大量的悬浮颗粒、 重金属等污染物质[1,2,3,4],降雨过程中,雨水径流冲刷地表沉积物使得较多污染物进入雨水中,严重危害着城市水体. 有研究表明[5],城市道路地表径流是有毒污染物(如重金属等)进入地表水体的重要途径,城市道路径流贡献了总污染负荷中50%的悬浮固体和35%~75%的重金属. 因此,城市雨水重金属污染受到广泛重视. 自20世纪后期至今,国内外先后对路面径流雨水的重金属污染做了大量调查[6,7,8,9,10],我国对部分城市路面径流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显示: 北京市路面径流雨水中主要含有Pb、 Zn、 Al、 Fe、 Cu等重金属,Pb、 Zn的含量分别达到5~70 μg ·L-1、 50~340 μg ·L-1,汽车保有量较大是导致道路径流水质中Pb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11,12,13]; 上海市路面径流雨水中含有较多的Pb、 Zn、 Mn、 Cd等重金属,其浓度分别为0.29、 60.2、 11.1、 1.22 μg ·L-1,且主要以颗粒吸附态形式存在,其中颗粒吸附态的铅含量最高[14]; 天津市路面径流雨水中Fe、 Cr、 C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87~586、 61~94、 7~12 μg ·L-1,且具有明显的径流初期冲洗效应[15]. 已有研究结果说明,城市径流雨水中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Pb、 Zn、 Fe、 Cd、 Mn等是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但是由于各个城市的气候环境、 市政建设状况、 道路使用及养护水平等存在差异,所以反映出不同城市雨水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 污染水平、 污染物来源也存在差异. 因此开展城区路面径流雨水重金属污染研究需要针对城市的特点. 本文以西安城区为对象,针对径流雨水中6种重金属(Pb、 Zn、 Al、 Fe、 Cd、 Mn)含量与路面类型、 道路功能、 人类活动繁忙程度、 季节变化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以期为西安市环境中重金属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1.1 采样点布置
西安雨量适中,四季分明. 春季(3~5月)温暖、 干燥、 多风; 夏季(6~8月)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 秋季(9~11月)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 冬季(12~次年2月)寒冷、 多雾、 少雨雪. 为全面地研究西安城区路面径流雨水中重金属的特征情况,本研究根据西安城区现在的格局、 下垫面情况、 城市交通特点、 不同功能区等特征选取了5个典型区域进行采样,采样点情况如图 1所示,基本可以覆盖西安市路面现状的各种情况.
![]() | 图 1 采样点位置示意 Fig. 1 Situation of sampling point |
采样过程严格按照《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GB 13580.2-1992)执行. ①采样瓶准备: 在实验室将500 mL采样瓶经10%硝酸溶液浸泡24 h后,用超纯水(电阻率<18.25 MΩ ·cm)反复冲洗采样瓶使之达到中性(pH=7); 再加一定量超纯水振 荡,用离子色谱法检测水中的Cl-,若和超纯水相同,即为合格; 然后晾干封盖、 常温下保存于干净柜子中备用. ②样品采集: 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每次降雨时及时到达设定好的5个采样点,在道路雨水篦子下方用预先准备好的取样瓶采集径流雨水样品,滤去漂浮物后保留取样量约1 L,及时送至实验室进行预处理和测定分析. 研究期间产生路面径流且能够满足取样量的有效降雨有23次,共计采集到23次有效样品. 1.3 分析方法
样品预处理: ①将雨水样品经0.22 μm滤头过滤,用滤后液润洗10 mL离心管2遍; ②取2 mL滤后液置于离心管中并滴加0.1 mL优级纯硝酸液; ③用超纯水(电阻率<18.25 MΩ ·cm)将离心管中水样定容至10 mL.
重金属测定: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被检测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分析仪器为加拿大PerkinElmer公司制造的ELAN DRC-e型ICP-MS,指标检测下限为0.001 μg ·L-1.
标准曲线: 重金属标准样自国家标准物质网选购,标准样共6种(Pb、 Zn、 Al、 Fe、 Cd、 Mn),浓度均为1 mg ·mL-1. 用超纯水(电阻率<18.25 MΩ ·cm)分别将标准样配置成浓度为0、 20、 40、 60、 80、 100 μg ·L-1的标准混合液,然后测定标准混合液得到标准曲线. 实验期间,所测定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2 结果与讨论 2.1 路面径流雨水中重金属含量
表 1是研究期间所测定的23次有效降雨样品中6种重金属的浓度范围及全年平均值. 从数据看,城市路面径流雨水中含有较多种类的重金属,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比,除了Cd未超标外,其他重金属均有超标现象; 与国内外其它城市相比[16~20],西安地区雨水中重金属Zn、 Al、 Fe、 Mn明显高于上海、 成都、 贵阳以及日本、 中国 台湾等的城市,说明西安地区的路面径流雨水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较为严重.
![]() | 表 1 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 /μg ·L-1 Table 1 Content of heavy mental in the runoff of each sampling site/μg ·L-1 |
为了反映重金属含量受环境状况及下垫面影响特征,按照采样点的不同分别计算出全年23次样品中各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浓度,见图 2所示.
![]() | 图 2 各采样点处路面径流雨水中重金属含量 Fig. 2 Average content of heavy mental in the runoff of each sampling site |
图中显示: ①在每个采样点处,Fe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重金属,其次为Zn、 Al、 Mn、 Pb、 Cd,这与国内外其他城市主要重金属含量的趋势基本一致[21,22,23]. 原因是Fe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本身较高,释放到自然界的几率较其他元素要大,造成任何环境状况中含量都较其它元素要高. ②小寨、 大学校园、 城运公园等人流量大的地方Fe和Zn含量较其它地方高,说明人类活动是影响Fe、 Zn在路面聚集的重要因素. ③小寨和土门停车场Al含量高于其他地方,说明人流量、 车流量都较大的地方容易造成Al的积累. ④Mn含量在各采样地点差距不大,说明Mn在城市道路雨水中的含量较为均衡,与下垫面及环境关系不大. ⑤小寨、 堡子村的车流量较大,所测定的Pb含量较其他地方要高,最少的是车流量较少的城运公园和校园,说明机动车流量是造成路面径流雨水中含有Pb的主要原因. ⑥从整体情况看,人流量较小的堡子村重金属含量总体水平相对低于其他地方,说明人流量大小是影响重金属含量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对Fe的影响; 路面材质对重金属含量影响并不明显. 2.3 重金属季节性变化
样品测定结果见图 3, 4, 5, 6,其中雨水样品中Cd的含量较低,各点均值都在0.1 μg ·L-1以下,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Ⅰ类标准. 从图 3, 4, 5, 6中可以看出,一年中各种重金属变化趋势略有不同. 比较图 3, 4, 5, 6各季节平均含量,每个采样点处径流雨水中Al季节性变化较小,从67.12~189.98 μg ·L-1,这可能与Al的含量在地壳中仅次于氧和硅,含量较大保持常量有关. 而Mn一年中四季变化较大,浓度变化大体为: 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最大变化幅度从13.85~381.84 μg ·L-1. 冬季最高可能与冬季燃煤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有关. 这与胡健等[24]研究的贵阳市大气降水中重金属特征一致. 相比而言,Zn的变化幅度仅次于Mn,最大点变化幅度为51.06~200.45 μg ·L-1. 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Ⅰ类标准.
![]() | 图 3 春季径流雨水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 Fig. 3 Average content of heavy mental of spring runoff |
![]() | 图 4 夏季径流雨水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 Fig. 4 Average content of heavy mental of summer runoff |
![]() | 图 5 秋季径流雨水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 Fig. 5 Average content of heavy mental of autumn runoff |
![]() | 图 6 冬季径流雨水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 Fig. 6 Average content of heavy mental of winter runoff |
从结果看,小寨的Fe含量一年中均为所有检测点中最高的,超过《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中规定值3倍. 城市运动公园的夏季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秋季时Fe含量均为一年中最大值. 这是分别因为小寨是西安的商业中心人流量大,城运公园在夏季时许多人会去运动,大学校园秋季学生开学,这表明人为活动是Fe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2.4 重金属因子分析
径流雨水中各重金属污染物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研究重金属的潜在污染源,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重要污染源所产生的污染,为污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表 2所示为因子分析的核心内容,通过载荷系数大小可以分析不同公共因子所反映的主要指标的区别. 从结果看,大部分因子解释性较好,但是仍有一个指标“Zn”解释能力较差,它在其中两个因子的载荷系数区别不大,因此接着采用因子旋转方法似因子载荷系数向0和1两极分化,使大的载荷更大,小的载荷更小,这样结果更具可解释性[25].
![]() | 表 2 西安雨水重金属旋转前的因子载荷矩阵 (成分矩阵) Table 2 Factor loading matrix before rotating of heavy metals of rainoff in Xian |
表 3显示了实施因子旋转后的载荷矩阵,可以看到,第一主因子在Fe、 Al上具有较大的载荷系数,第二主因子在Mn、 Pb指标上载荷系数较大,而第三主因子在Zn、 Cd两个指标上的系数最大,此时各个因子的含义更加突出.
![]() | 表 3 西安雨水重金属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旋转成分矩阵) Table 3 Factor loading matrix after rotating of heavy metals of rainoff in Xian |
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个公因子主要在Fe、 Al上具有较大的载荷系数,说明PAC1综合反映这两种重金属的变动情况,两者有共同的污染源,通过上一节的分析Fe、 Al在自然界含量较高,因此称PAC1为自然污染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并且PAC1在Fe、 Al上的载荷系数为正值,说明西安地区径流雨水中的Fe、 Al含量是一个递增的趋势,这与实际测量值相符. PAC2在Mn、 Pb指标上载荷系数较大,代表了这两个方面有共同的污染源,即交通污染. 其中,Pb元素作为汽车的标识元素,高含量与西安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有关. PAC3在Zn、 Cd上的载荷系数较大,是人为污染源. 这与汤洁等[23]对哈尔滨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 结论
(1)西安市城区径流雨水中重金属Fe、 Zn、 Mn、 Pb的污染状况较为严重,Fe超过国家标准3倍以上,而Cd、 Al的含量尚未超过标准.
(2)人类活动是影响径流雨水中重金属含量的重要因素,人流量和车流量大的地方Fe、 Al和Zn含量高于其它地方; 机动车流量是造成路面径流雨水中含有Pb的主要原因; Mn在城市道路雨水中的含量较为均衡,与下垫面及环境关系不大
. (3)冬季径流雨水中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其他季节,尤其是Zn、 Mn; 燃煤是冬季雨水中重金属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 一年四季中,Mn、 Zn的变化趋势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Pb的变化趋势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
(4)因子分析表明,Fe、 Al被同一污染源——自然污染源所影响,Zn、 Cd受到人为污染源的影响较大,Mn、 Pb受到交通污染源的影响较大.
[1] | Deletic A, Orr D W. Pollution buildup on road surfac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5, 131 (1): 49-59. |
[2] | 解建元,李贺,石俊发.路面雨水径流重金属赋存状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40 (5):1019-1024. |
[3] | Wei Q S, Zhu G F, Wu P, et al. Distributions of typical contaminant species in urban short-term storm runoff and their fates during rain events: a case of Xiamen City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0, 22 (4): 533-539. |
[4] | Wang T, Xie S D. Assessment of trafficrelated air pollution in the urban streets before and during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traffic control period[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9, 43 (35): 5682-5690. |
[5] | Ellis J B, Revitt D M, Harrop D O, et al.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way surfaces to urban stormwater sediments and metal loadings[J]. 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 1987, 59 : 339-349. |
[6] | Lee J H, Bang K W, Ketchum L H, et al. First flush analysis of urban storm runoff[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2, 293 (1-3): 163-175. |
[7] | Revitt D M, Morrision G M. Metal speciation variations within separate stormwater systems[J].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Letters, 1987, 8 (1-12): 373-380. |
[8] | Sansalone J J, Buchberger S G. Partitioning and first flush of metals in urban roadway storm water[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997, 123 (2): 134-143. |
[9] | Sansalone J J, Buchberger S G, Al-Abed S R. Fraction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pavement runoff[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1996, 189-190 : 37l-378. |
[10] | Brown J N, Peake B M.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urban stormwater runoff[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6, 359 (1-3): 145-155. |
[11] | 李海燕, 胡磊, 王崇臣. 道路雨水径流重金属含量测定[J]. 环境化学, 2009, 28 (1): 145-146. |
[12] | 侯培强, 任玉芬, 王效科, 等. 北京市城市降雨径流水质评价研究[J]. 环境科学, 2012, 33 (1): 71-74. |
[13] | 郭婧, 马琳, 史鑫源, 等. 北京城市道路降雨径流监测与分析[J]. 环境化学, 2011, 30 (10): 1814-1815. |
[14] | 聂发辉, 李田, 王朔. 上海市公路雨水径流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分布特征[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6 (3): 76-80. |
[15] | 李倩倩, 李铁龙, 赵倩倩, 等. 天津市路面雨水径流重金属污染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 (1): 143-148. |
[16] | 林莉峰, 李田, 李贺. 上海市城区非渗透性地面径流的污染特性研究[J]. 环境科学, 2007, 28 (7): 1430-1434. |
[17] | 王华, 马宁, 杨晓静, 等. 成都市雨水中的重金属特征[J]. 地球与环境, 2010, 38 (1): 52-56. |
[18] | 武永锋.贵阳市大气颗粒物、雨水及土壤中重金属的研究[D]. 贵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8. |
[19] | Miao C C, Chen F Y, Fei J L, et al. Sources of Cu, Zn, Cd and Pb in rainwater at a subtropical islet offshore northern Taiwan[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1, 45 (11): 1919-1928. |
[20] | Garnaud S, Mouchel J M, Chebbo G, et al.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dry and wet atmospheric deposits in Paris district: comparison with urban runoff[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1999, 235 (1-3): 235-245. |
[21] | Davis B, Birch G. Comparison of heavy metal loads in stormwater runoff from major and minor urban roads using pollutant yield rating curves[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0, 158 : 2541-2545. |
[22] | 甘华阳, 卓慕宁, 李定强, 等. 广州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的水质特征[J]. 生态环境, 2006, 15 (5): 969-973. |
[23] | 汤洁, 韩维峥, 李娜, 等. 哈尔滨市城区大气重金属沉降特征和来源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 (11): 3087-3091. |
[24] | 胡健, 张国平, 刘丛强. 贵阳市大气降水中的重金属特征[J]. 矿物学报, 2005, 25 (3): 257-262. |
[25] | 管后春, 李运怀, 彭苗枝, 等. 黄山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 中国地质, 2013, 40 (6): 1949-1958. |